核心提示:
世衛說,患者是否得到治療,已成為公共健康的關鍵要務。中國需要治療的乙肝及丙肝患者當中,得到所需治療的不到2%,這主要是因為治療費用遠超中國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道 港媒稱,世界衛生組織27日表示,中國必須采取迫切行動,令更多肝炎患者獲得治療,否則全國約1000萬名慢性肝炎患者當中,大多數將于2030年或之前死亡。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8日報道,世衛于世界肝炎日前一天發出上述警告。
世衛稱,中國現有約9000萬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當中2800萬人需要治療,另有700萬人則因患上末期肝病、加上罹患癌癥風險增加,急需治療。此外,有1000萬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當中250萬人急需治療。
報道稱,國家經過數十年的大規模疫苗接種——第一次接種在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嬰兒時期再接種兩次,幼童罹患慢性乙型肝炎的比率大幅下跌97%。
世衛說,患者是否得到治療,已成為公共健康的關鍵要務。中國需要治療的乙肝及丙肝患者當中,得到所需治療的不到2%,這主要是因為治療費用遠超中國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世衛呼吁公共醫療保險全面覆蓋乙肝治療,讓患者有能力負擔。
世衛駐華代表施賀德表示,只有讓患者以可負擔的價錢購藥,才能挽救生命。
北京地壇醫院傳染病專家蔡晧東表示,與藥廠葛蘭素史克協商之后,乙肝藥物替諾福韋的價格已從1500元人民幣下調至不到500元。
該藥尚未加入公共醫療保險的藥物名單。
蔡晧東稱,更有效的丙肝藥物尚未得到中國監管部門批準,故患者只能使用效力較遜的本土藥物,或在黑市購買印度生產的仿制藥。她為此擔心病人的福祉,希望當局盡快批準相關丙肝藥物,因為這是生死攸關的事。
報道稱,在中國,估計每年有40萬人死于肝病引發的并發癥。 2015至2030年間,估計可能有1000萬人死于慢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或肝癌,當中以乙肝患者為主。
資料圖片:這是用于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替諾福韋酯和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颂婺帷⒓翘婺?。新華社發
【延伸閱讀】世衛:中國肝炎負擔全球最重 每年40萬人因此死亡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道 新媒稱,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全球范圍內中國肝炎負擔最重,全球2.4億慢性乙肝患者中超過三分之一生活在中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28日報道,世衛組織估計,當前中國有9000萬慢性乙肝患者,其中2800萬人需要治療,700萬人因嚴重肝臟疾病和癌癥發病風險需要緊急治療。此外,全球有1.3至1.5億丙肝患者,中國慢性丙肝患者約為1000萬人,其中250萬人急需治療。
慢性肝炎會帶來很高的肝硬化和肝癌風險,可能會引起過早死亡。據估計,中國每年約有40萬人死于與肝炎有關的并發癥。世衛組織預計,如不采取緊急行動提高治療的可及性,2015至2030年間中國將有約1000萬人因與慢性肝炎相關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亡案例的元兇是乙型肝炎。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說,中國每13人中就有1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攜帶病毒,肝炎成為一種“無聲的疫情”。如果這些人不接受治療,其中三分之一人的感染狀態會惡化為癌癥等致命疾病。
但世衛組織表示,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在抗擊肝炎方面已取得巨大進步。中國大規模實施乙肝免疫接種,少年兒童群體中慢性乙肝病毒傷害下降幅度達97%。
世衛組織說,中國政府去年有兩大政策動向,包括大幅降低乙肝治療藥物成本以及承諾提升包括丙肝病毒治療藥物在內的新藥注冊流程效率,這已為大范圍開展肝炎治療打下基礎。該組織認為,中國當前應讓更多急需治療的慢性肝炎患者獲取有效治療。
(2016-07-28 12:27:23)
【延伸閱讀】安徽6月病毒性肝炎發病居高 25人因“艾”死亡
中新網合肥7月13日電 (記者 吳蘭)安徽省衛計委13日公布該省6月全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顯示,乙類傳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發病數最高,25人因艾滋病死亡。
6月,安徽全省共報告法定傳染病23種44886例。
在乙類傳染病中除新生兒破傷風、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報告外,其余14種乙類傳染病共報告12843例,死亡38例。
據悉,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痢疾、淋病,占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6.14%。其中,病毒性肝炎發病數為5066例,艾滋病死亡25例,肺結核死亡13例。
而丙類傳染病中除絲蟲病、黑熱病無發病和死亡報告外。報告發病數居前三位的病種依次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占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6.74%。
目前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瀉病等傳染病處于多發階段,流行性乙型腦炎也進入多發季節。專家提醒民眾,養成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等衛生習慣,采取防蚊措施,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
同時,近期安徽部分地區遭受洪澇災害,極易發生腸道傳染病(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等)、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血吸蟲病等)、蚊媒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提醒災區居民應注意食品衛生、飲水衛生、環境衛生、個人衛生,盡量避免接觸疫水、做好防蚊工作。
(2016-07-13 13:26:10)
【延伸閱讀】病毒性肝炎成全球“頭號殺手” 死亡人數超艾滋病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道 法媒稱,7月7日發表的一份報告說,病毒造成的肝炎已成為世界上造成死亡和殘疾的“頭號殺手”,它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了艾滋病、肺結核或瘧疾。
法新社7月7日,研究者審查了從183個國家收集的數據后發現,因病毒性肝炎引發的感染、肝臟疾病和癌癥而死亡的人數,從1990年的89萬增加到了2013年的145萬,增加了63%。
該報告說,相比之下,2013年有130萬人死于艾滋病,140萬人死于肺結核,85.5萬人死于瘧疾。該報告發表在英國《柳葉刀》周刊上。
領導這項研究的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醫學專家格雷厄姆·庫克說:“1990年以來,雖然肺結核與瘧疾等傳染病造成的死亡已經減少,病毒性肝炎造成的死亡卻在增加?!?br />
肝炎是一種肝臟炎癥,往往由病毒造成,但有時也會由吸毒、酗酒、其他傳染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
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5種主要類型。
世界衛生組織說,甲肝和戊肝通常經由受污染的食品或水傳播,而乙肝、丙肝和丁肝通常在接觸了受感染病人的體液后出現。
研究人員說,本研究中96%的肝炎死亡病例是由乙肝和丙肝造成的。大部分肝炎死亡病例出現在東亞和南亞。
庫克說:“我們有辦法治療這一疾病,我們有疫苗來對付甲肝和乙肝,我們有新的手段來治療丙肝?!睂τ诒危壳斑€沒有疫苗。
他說:“然而,新藥的價格超出了所有國家——無論貧富——的承受能力?!?br />
該研究報告還呼吁改變籌資結構,以“讓低收入和低中收入國家能作出有效反應”。
法新社7月6日報道,據7月7日在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周刊上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說,病毒性肝炎屬于越來越致命的疾病,如今每年致死的人數與艾滋病和結核病相當。
以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為基礎,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評估出2013年共有145萬人死于某種病毒性肝炎的并發癥。
目前共有5種病毒性肝炎可通過血液或其他被感染的體液如精子(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或通過攝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被傳染。丁型肝炎因子是一種有缺陷的病毒,只會影響到患有慢性乙肝的病人。
最致命的是乙肝和丙肝,近96%的死亡與它們有關,主要表現為肝癌和肝硬化。
它們最初往往沒有任何癥狀,悄然發展,直至突然出現嚴重的肝部問題或癌癥。
大部分死亡出現在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東亞的發病率很高,盡管那里有乙肝疫苗且可對丙肝實行有效治療。
至于接種乙肝疫苗,相關國家做得依然很不夠,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庫克說,因為“有相當多的人”始終沒有接種過疫苗。
(2016-07-08 11:18:44)
【延伸閱讀】肝炎超越艾滋病結核病瘧疾 成為全球第一大殺手
中新網7月7日電 據外媒報道,研究發現,由病毒引發的肝炎已超越艾滋病、結核病或瘧疾,成為全球第一大殺手。
這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員進行,研究報告7日刊登在國際醫學雜志《柳葉刀》(The Lancet)上。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員在分析了全球183個國家的人口死亡數據后發現,死于病毒型肝炎引發的感染、肝臟疾病和癌癥的人從1990年的89萬人,增加至2013年的145萬人,增幅達63%。
96%的肝炎死亡病例屬于乙和丙型肝炎,其中大多數病例來自東亞和南亞地區。
相比之下,2013年有130萬人死于艾滋病,140萬人因肺結核死亡,85.5萬人死于瘧疾。
主要研究員庫克說:“自1990年起,肺結核和瘧疾等傳染病致死人數下滑,病毒性肝炎導致死亡的人數卻上升?!?br />
(2016-07-07 17:42:23)
【延伸閱讀】胡瑾華:肝炎確診比治療更重要
7月28日是第5個“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是“預防肝炎,立刻行動”,解放軍第302醫院肝衰竭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胡瑾華說,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肝臟病變極易被忽視。由于多數人并不了解肝炎的傳播方式,所以存在很多誤區。
胡瑾華介紹,最好的預防肝炎的方式不是疏遠,而是及時檢查,不僅正常人群要如此,有肝病的患者更應積極做好定期體檢,防止肝病發作。
據資料顯示,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受到病毒性肝炎的影響,事實上,這些感染可以得到預防,但多數人并不知道如何去做。胡瑾華說,病毒性肝炎臨床過程十分隱匿,多數患者癥狀輕微甚至沒有癥狀,需要定期體檢才能發現病情。對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體檢首要的檢查是生化學檢查與病毒學檢查。常規的檢查項目包括乙肝五項、丙肝抗體檢測、肝功、腎功、血糖、血脂、膽堿酯酶。肝功能檢查前一天晚餐應避免飲酒,晚上9時后不要再進食,檢查當天不能吃早餐、不能喝水,空腹采血。
胡瑾華介紹,在治療肝病的過程中,患者常常會被誤診,從而走進治療誤區。很多患者檢查方面存在不檢、少檢、漏檢的誤區。漏檢、不檢都不能準確診斷肝病變化。在治療方面,一些患者因認知度不夠,認為乙肝沒癥狀就不需治療,以肝功正常的小三陽為例,很多患者甚至醫生認為都不需治療。但臨床發現,小三陽肝功雖正常但病毒仍有復制,久而久之,肝臟損傷嚴重。
胡瑾華強調,規范治療堅持隨訪才能獲得滿意療效很多患者存在盲目治療,病急亂投醫,濫用偏方,造成嚴重肝損害,導致肝臟壓力過大。盲目用藥或忽視治療都容易導致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只有通過專家的確診,制定針對性的規范治療,跟蹤監測康復的臨床方案,患者才能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戴欣整理)
(2015-07-30 14:13:01)